为什么大多数 PC 笔记本要配很笨重的电源适配器而不采用 Ma欧普c 或是 Surface 的方式?
因为技术原因,就算是不计成本生产,开关电源的效率峰值还是只能到98%左右,极限了,而且大部分时候还泡不到这个最高效率点,大部分时候电源效率都在90%-95%晃荡,也就是说5%-10%的热量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热量积压在电源里肯定不行,那样要boom的,但是不像台式机电源有大风车吱悠吱悠转,笔记本电源只能靠和空气热交换被动散热。众所周知,表面积越大热交换速度越快,这就是为什么笔记本电源有时候明明里面还有大把空余空间还非要做那么大的原因,不然热交换太慢,还是要boom。
那么苹果怎么做小电源的呢?很简单,效率是百分比,最终功耗是要乘瓦数的,那把瓦数做小,发热就下去了,体积就可以做的很小。问题是,小功率电源经常会饿着硬件。失去了充足的电源供应,CPU和显卡只能消极怠工,这就导致同样配置,苹果笔记本往往跑不出其他笔记本的分数。微软在surface book2上也用了类似原理,但是微软还是有骨气的,不肯白费这么好的硬件,于是满载时就开始啃电池,插电还掉电。
所以,别羡慕那些小电源了,倒不如换个大电源,充的快,还能不使用电池供电下爆发出更高的性能。毕竟笔记本嘛,使用体验第一位的,速度可比电源好看不好看重要多了
因为很多公司是把便携电源作为一种产品在卖,并非标配。ThinkPad一直都有超薄款或者超小款。(65W的比标配的45W还要小),X220时代的90W超薄款比同期的65W小。为了多卖一份钱
更新:不只是ThinkPad,Windows的很多其他品牌也是有单独出售的超薄款充电器的,如果你在欧洲,买同款里面最高端的Premium selection,就可以有幸一览PC厂的零件全貌了。
比如ThinkPad的X230,富士通的E734,就会给超薄款的90W充电器(比65W普版还要小),单独的电池充电器,车载充电器,4337拓展坞Ultrabase拓展坞,一般还会有一个标准版65W适配器,富士通版本的会送投影仪。以及一个非常不错的皮包。当然这一整套下来很贵了,所以以前大家很难知道PC的附件真实水平,其实是可以反杀Mac的。X230的副屏,E734的光驱投影仪,太阳能充电(官方的模组,32W*4)
更新,放个对比,手里的65W ThinkPad便携适配器对比60W Macbook Air13的充电器,重量和尺寸上前者都要更小,手里没有现成的90W超薄款,可以自己去搜
到底是哪个笨重( ˘ ³˘)♥,不过是钱没花够,Windows的机器选Premium Selection就会有一堆配件(国内普遍认为官方配件都是坑,实际并不是这样)
虽然讲道理,我知道了Magsafe居然635克这个事实后,就算是普版的适配器也比Mac的要轻,(新款的大家平手,新款的ThinkPad也取消了超薄款90W)一般所说的笨重和Windows的机器普遍很粗的线和臃肿的外形脱不了干系。
由于这篇回答本身很普通,没有加很多东西,但是出乎意料引起了关注。于是这里加上一些其他东西,不完全算是问题相关,但是是和主题有关的。
关于Windows系的充电器和Mac的充电器比功能,在评论区的讨论,我这里说一下,真的不要强行弥补现实和想象的差距。抛开审美(这个是主观的,不说)只说功用性,Mac的充电器完全不能和Windows系的比较,我这里放几张图片。
1. 可以拓展接口的充电器,各家都有,ThinkPad这个是做得最完全的一种,最早在2011年和20代一起发布。提供了三个额外的USB接口和一个供电接口(黄色,电流比普通USB高60%),如图
2. 单独的电池充电器,30代以前的机器完美兼容,现在的能用,但是不好用。出品了大约12年,更早不清楚,反正我初中用X61的时候,这个东西就有销售,可以配合当年的Ultrabase使用,一个适配器供电两块电池。
3. 评论区有说到苹果的可拆卸部分的,这个Win系的机器也是有的,欧美亚洲不需要转接(虽然我更爱插线板和延长线,尤其是宜家那个不要太好用)
5. 自行车式的便携插头改装,以及和现在的便携充电器尺寸对比,对比用的是X61款(2007左右,应该是2006年换装的种类)都可以换头,现在可以转接Slim口或者Type C口(不推荐,老款充电器可以换了,最后一代圆口距今有6年历史,再转不如直接买)
很简单,我的雕牌满载功率理论上可以达到260w以上,现在的230w也不够用。苹果那种电源对于它来说就像金针菇一样
这个问题完美解释了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性。事实上Mac的充电器体积并不小,重量也不轻,插起来头很大也不方便。但为什么给人一种小巧,轻盈,方便的感觉呢?
我觉得从几个方面吧。第一形状是方形的,比起长的,给人一种紧凑和小的感觉。第二简化线缆,让人觉得不麻烦,方便。第三白色给人简单轻盈的感觉。说到底他给用户很多暗示。并不表示说,它事实就是这样的。
同样的设计有个经典例子就是iPhone闹钟,设定的时候是上下滑动,你选数字。以前诺基亚是怎样的呢?直接键盘输入数字。论效率和麻烦程度,那事实上苹果都不占优,比方设18点30,我就啪啪啪啪18点30,苹果则要先从6滑到18,在从10滑到30。但用户体验方面,诺基亚的感觉是输入,而苹果是选择,往往用户觉得做选择题更傻瓜简单,而且动画给人很流畅的感觉,让你感觉到未来感和设计者为你工作的感觉。用户对这个更买账。
苹果的设计从来不是人性化角度,你比方ipad拿久了,小指会有老茧,苹果的键盘也不是最舒服的键盘,苹果擅长的是给你什么呢,一个词很恰当,叫逼格。所以有时候一个产品,事实是怎样不重要,而是你传递给用户的暗示和感觉更重要。。。
这是苹果通用性最强的87W适配器,可以给大部分苹果笔电充电,售价628RMB,尺寸是80mm 80mm 28mm,重量是318克
可能……双烤55度的MacBook电脑里有个核聚变电池,能带的起液氮散热和补充适配器功率不足的部分?
mac最大的87w,比较娇小的标准适配器90w,120w胖一点,正经性能级180w起步,而我背着230w,有的哥们可能还要两个330w。。。。
SP3甚至还不能像X1C的适配器那样直接接一个短插头(设计问题,插不上)
本人高二参加创客马拉松的时候,人人标配一台性能还可以的笔记本电脑,凑巧我边上隔壁校队的一位用macbook。
我扛出自己又黑又厚又硬的dell insprion 15 7000 gaming(以比赛为名从母上那骗来的游戏本),接着扛出砖头一般的电源适配器,接好线,插在我队的接线板上。
他(相当白净帅气的一个男生)拈着兰花指夹出他洁白轻薄的mac,又拈着兰花指夹出一块洁白如玉比充电宝还要小巧玲珑的电源适配器,插在他们队的接线板上,占了两个插口,轻蔑的瞥向我这边的砖头,甚至笑出了声。
我也对他微微一笑,心里叹了句线小时的限时看着长,实际相当紧凑,一晚上只有明天要作报告的队长睡了个整觉,我和旁边的仁兄都在不停忙碌,我还要在隔壁我校参加的其他比赛的会场端着电脑来回跑。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我带着整套的模型准备上机打印,旁边的仁兄也在做最后的冲刺。
但是没办法,充电这种事情急不来,在他开开机恢复好数据继续做完剩下的模型的半个小时里,所有的打印机都被占领了。
mac的适配器太小了,确实会掉电,我也在忙没看见他那里有没有提示,只看到他那突然黑了。
而且我说的不是半小时开机,关机那时他还没做完,再加上重新开机和恢复再做完用了半小时
欧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