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英雄帖”招来“天下客” “小草根”争当“智囊团欧普”
2022年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连续五年工业增速位居福建省各设区市第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获奖数连续7年福建第一……从经济“吊车尾”到产业“优等生”,近年来,福建宁德的发展势头之强劲有目共睹。
飞速发展的不仅仅是工业,当焦点从城市转向乡野,宁德的乡村振兴也跑出了令人惊艳的“加速度”。这种崛起并非偶然,亮眼的数据里隐藏着“论剑江湖”的“秘籍”——人才与科技资源的强势发力是支撑宁德加速奔跑的重要力量。
宁德的时代“答题者”是如何广聚英才“为我所用”的?走进宁德市屏南县的田间地头,也许能发现答案。
“猪友们,开饭咯!”点开屏南农民瑞哥的抖音,一股标志性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站在柴火灶边,瑞哥挥着菜刀咔咔切着各种蔬果,他的短视频被不少网友当作“解压神器”,获赞三百余万。
开号近三年,从原先记录乡村琐事,到如今找准定位,瑞哥积累了几十万粉丝。在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的帮助下,他开始走上农产品“变现”之路。点开抖音店铺,走地鸡、老番鸭、梯田大米、菌汤包、笋干等农产品琳琅满目,销量渐渐有了起色。
瑞哥对乡村“变现”门道的拿捏,离不开另一个“网红”杨晨芬的帮助。2022年,屏南县招募了一批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有着百万粉丝体量的杨晨芬加入了指导员的队伍。
没有直播间,就在灶台、餐桌和田间地头直播;没有专业团队,堂妹、表姐、七大姑、八大姨就是帮手。迎着互联网东风而上,杨晨芬从普通菇农“升级”为百万粉丝的农产品电商,成为土生土长的“网红”。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屏南县发出“招贤令”后,杨晨芬带着一腔热血成为电商直播领域的指导员。
“虽然一开始流量可能不多,但是只要拿起手机,就迈出了第一步。”杨晨芬尤其关注对农村妇女姐妹的培训,她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农妇,没颜值没才艺,但互联网充满可能性,能让每个人找到机会。“而且电商带货价格比收购的好多了,积累起来以后,不用我帮忙,也能卖出好价钱。”杨晨芬怀着带乡亲们致富的热情,把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倾囊相授。
为农产品加工带货、给村民们做账号培训、动员村营自媒体……自成为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后,杨晨芬就忙于奔走在屏南县各个乡镇。一方面是上门收购农户手上的茶树菇、香菇、笋干等农产品,为农户解决销路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授之以渔”,鼓励乡亲们转型“新农人”。
于是,不少像瑞哥一样的屏南新农人拿起手机、拍起视频、开启直播,在乡村振兴的“网络赛道”中崭露头角。
除了本土原生力量,宁德屏南的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中还有不少“外来智囊”,贵州青年毛华磊就是其中一个。
“一开始我们只是想在这个村子里做一点善良的小事。”2019年,毛华磊来到前汾溪村着手准备自己的毕业创作。住下后才发现,仅剩230余名长住村民的前汾溪村徒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景致和古色古香的闽东民居,却只有老人孩子留守,“好山好水好无聊”。
为了让“空心”的村子摆脱孤独,几年间,他与团队扎根村中,成立“乡野艺校”公益品牌,用爱和美为农村儿童教育、村庄社区环境营造带来了破解“空心村”的实践方案。
从给留守儿童上艺术课,到发动村民共同策划“今晚吃什么”“节日快乐”等社区公共艺术计划,乡野艺校尝试着从精神生活的角度探索乡村在复兴道路上所缺少的田园情趣。青春的热情“点燃”了曾一度寂寥的山野,一次又一次的活动策划给村民们带来了生活的新盼头。
2022年,成为屏南县首批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后,毛华磊和团队成员越来越深度地参与到村貌改造和农产品推广中,新鲜的血液里融合着年轻的冲劲儿,随时迸发的“金点子”给村子带来了别样的生机。
两年前,在外务工多年的郑振春回到家乡。恰逢屏南正在推广“一亩田”复垦计划,村中年轻人少,因缘际会下,他成为负责人。从选种、开荒到播种、收割、包装、配送,抛荒地的复垦本就不是件易事,以“精致”“有机”为卖点的耕种方式对郑振春的考验也不小。
压力大,但毛华磊的团队给予了他贴心的帮助,为他分担了不少。选种、开荒、种植,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教授王松良和他的团队多次到田间指导、解惑;收获时,毛华磊拉来了中国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学妹,合力设计产品包装。
“我就是个农民,种田之外的事很多都不懂。种出来的米怎么包装、怎么卖、怎么让大家愿意买,都多亏了指导员的帮助。”郑振春介绍,第一年打理的165亩田为村里三四十户农民带来了平均一万元以上的增收,“第二年打理的田扩大到近300亩,越来越多人和我一起干,我也有信心一直干下去。”
曾经乡野间普通的农事有了运营的趣味,郑振春也从一个拘谨内向不善言辞的农民成了一个农业产业多面手。他表示,未来也将努力成为一个带乡亲们致富的“草根”指导员。
而有了指导员身份的毛华磊也比过去更多了一份责任感。如今在屏南,他和团队不仅仅是做一件善良的事,更想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打造幸福乡村的途径。
自2022年屏南县推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机制后,越来越多年轻人带着好点子和“新玩法”扎根深山、田野,投入时间、精力,用青春唱响乡村振兴的“圆舞曲”。“新农人”也让一度“空心”的农村,成为书写青春华章的人生舞台。
给农民找“指导老师”并不是新鲜事。源自福建南平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中国二十多年的实践中得到有效检验。随着时代发展进步,乡村农事的业态越来越多样,除了种地耕田,与时俱进的新技能成为“新农人”的必修课。
2019年,宁德市探索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先后选派了544名领导干部驻村服务。“当时也有不少体制外人士希望能为家乡贡献点自己的力量。2022年,屏南试点了特聘指导员的机制,想给更多能人一个共享经验智慧的途径,让乡村更有活力。”宁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在介绍制度制定初衷时说道。
宁德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制度的巧妙之处,在于打破部门、行业、体制的壁垒,不以学历、年龄、户籍、专业为限制,能者为师。作为首个试点县,屏南在面向乡村党建、文化旅游、农业技术、金融经济、法治建设、电商直播、建设规划、医疗教育、产业发展等领域发布“英雄帖”后,收到了首批609份报名申请。
越来越多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深入乡野,改变乡村。图为宁德复垦的抛荒地。受访者供图
这些报名者中有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文创艺术家、自主创业人员、返乡能人及企业家,千行百业、各有所长。最终,屏南县“优中选优”,筛选了其中的104人成为特聘指导员。
据屏南县委组织部统计数据显示,首批指导员中,体制外人士占比75%,超四成指导员为非屏南籍,近三成指导员为大学本科以下学历,民营经济人士占比超过一半。这些指导员匹配服务驻点村73个和项目114个,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智囊团”。
值得关注的是,特聘指导员机制还配套设置了“揭榜挂帅”项目工作管理办法,以项目牵引方式,“谁能干谁就上”,推动实施南湾村研学基地等首批十个项目,给予项目奖补95万元、个人“领赏”18.5万元。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无论是本土能人还是他乡智士,宁德以“有容乃大”的胸怀广迎天下贤才,给平台、创机会,以“能者为师”的思路给予乡村振兴人才工作以新的突破。
今年初,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制度在宁德全市推广,已完成招募选聘工作。目前累计招募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304名,通过“一人一村”“一人多村”“多人一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驻村选派工作;通过结对帮扶、项目认领等形式,指导员们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各负其责。他们通过“新身份”凝心聚力,一个人带出了一个团队,汇聚了一方资源,闪闪发光的他们正成为宁德乡村振兴的“智囊团”“助推器”,助力宁德书写“时代答卷”。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欧普